第一天 ‧ 第一场 ‧ 第一名:刘敏军 《探世界》
那一碗乡愁
吉财手工日晒面

曾是游子,寓居他乡,最不能忘怀的,往往是故乡的那一碗面。

据说1970年代左右,口胡地区曾一度有高达五、六家制面厂,最后只剩下吉财制面厂屹立不摇。吉财之所以能经营至今,仰赖的是家人的齐力经营。在时代的堆迭下,“野鹿牌”的标志,至今仍跟着着产品传递到顾客手中。

硕果仅存的,往往都是最好的。


吉财家的爸爸操着乡音骄傲地说:“我十七岁开始学制面,一直没有离开过。”制面,材料虽单纯,製作却相当费工。制面是个通宵达旦的累活,工序烦琐,从和面到收面,需多个昼夜。对面、油、盐等料的选用、配比,以及制作过程中对时间和力道的掌握,皆有讲究,须拿捏有度。

陈家的小儿子陈山溪说:“和面和醒面,力度和时间都要把握好,不能着急,也不能拖沓;拉面时,用力要恰当,否则容易拉断或粗细不匀;还有晒面,晒的时间也要恰到好处,晒得太干,容易折断,收早了,面没干,味道就差,而且不容易储藏……这些,都很讲究的。”语毕,望了望陈爸,我想,这制造丝丝面条的过程和秘方又岂止是陈爸多年的经验累积而来,里面更蕴藏着他们家最平实质朴的生活期许与处世之道。

陈爸制面六十多年,吉财的手工制面技艺如今还在传承,制面重重工序,缺一不可。值得庆幸的是,在传统手工製造业不断被冰冷机器替代的过程中,还有如吉财这般手艺人在坚持世代传承的技艺。他们敬畏时间的法则,仰仗老天的恩赐,祖祖辈辈,沿袭至今。每天早晨,全家人从备料开启繁忙的一天,从白麵加入盐水,和面,醒麵,搓条盘麵,挂上撑麵杆,再将银丝倾泻的撑面杆推到外头,让飘着麦香的丝丝麵条在阳光下闪耀,这就是口湖最美的风景。

偶然问起陈爸为何会开始制面,“为了生活呀!” ,他不假思索的回答。陈家走过红尘对月,不过淡然最美。任岁月荏苒,任世事沧桑,陈家依旧每天起早摸黑,弯起嘴角,制起面来。在美食不断推陈出新的今天,吉财日晒手工麵,还能让我们有机会感受一些旧时的味道,那不仅仅是环绕在很多人的舌尖和心头的味道,也是大家乡愁的救赎。

他们一家子,也说不上有什么传奇故事,其实也没什么好颂扬,就只不过是平平实实地把他们赖以生存技艺点缀成生活。当陈家手心的余温残留在手工面上,一丝丝的面,就成了台南人萦绕在心间的丝丝乡愁。

特别鸣谢 | SamuraiWiFi


全球超过80000家酒店,Apple101助您轻松订房,出行无忧,绝对优惠价。入住期间付款,多数客房可免费取消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