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秋节 博饼去

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三大节日之一,民间以阖家团圆赏月、吃月饼、玩花灯为主要习俗。只有在厦门过中秋,才晓得什么是最“有滋有味”的中秋节,那绝不是只能两眼瞪天“赏月品秋香”,走进大街小巷,千家万户一起围桌,骰子声四起,其乐融融。即便是当年震天撼地的17级台风“莫兰蒂”袭来,也无法扑灭厦门全城人对那“叮叮当当”声的热爱——中秋博饼

中秋博饼(跋饼)

博饼,是闽南地区最传统、最热闹、最有趣、最广泛、最具有地方特色的一种娱乐活动,特别是厦门,显得更隆重。每年的八月十五(中秋节)前后三天,无论是企业还是社会团体、街道或是小区物业,这几天是热闹非凡,到处都能听到骰子在瓷碗中碰撞时,发出的“叮叮当当”的悦耳声。也有朋友之间凑在一起组织家庭博饼活动,就连商场搞促销都用博饼来吸引客人。所以说,博饼这种节日娱乐活动,对于闽南地区的人来说,是绝对不能没有的。

闽南博饼风俗的形成与民族英雄郑成功有关。据说三百多年前,郑成功屯兵厦门,每到八月十五月圆之时,将士们倍加思乡思亲。为排解和宽慰士兵佳节思念家乡亲人之苦,郑成功的部下洪旭发明了一种博饼游戏,让士兵赏月博饼。郑成功亲自批准从农历十三至十八,前后六夜,军中按单双日轮流赏月博饼。这独特的游戏,后逐渐在民间流传和改进,成为一种有趣的民俗活动。

“走寻老厦门”群友博饼的现场,图片来源:厦大郑启五教授


博饼知多少?
博饼,也称“跋饼”,又称“博状元饼”,是闽南及台湾、金门等地区特有的中秋戏饼习俗,现已成为当地中秋节活动的一大特色,而且以厦门最盛,已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。

在厦门这个无博饼、不中秋的城市,素来有“小春节、大中秋”传统。每逢农历八月一到,厦门人最热闹的节日——中秋便不远了,大街小巷的骰子声,成了一道厦门特有的风景线。这个全民“嘉年华”的狂欢月份,比过春节还热闹,若是错过,等一年!

博饼,作为中秋娱乐的民俗游戏,用六粒骰子投掷结果组合来决定参与者的奖品。传统的中秋博饼,一般是由一家人,或亲朋好友围在一桌,通过投六个骰子来争夺大小不同 “会饼”(月饼)。一“会”博饼,设“状元”、“对堂”(也称“榜眼”)、“三红”(也称“探花”)、“四进”(也称“进士”)、“二举”(也称“举人”)、和“一秀”(也称秀才),也就是说,其奖品取名,以旧时科举制度中进阶士名来取。

厦门通常的博饼游戏规则
过去“博状元饼”的传统奖品,是大小不一的月饼,如今的博饼奖品,从汽车、手表、到油米面、牙膏牙刷、纸巾等日需用品,各式各样、名目繁多。另外,也不单是一家人博,亲朋好友、公司、商户也一起在博,甚至连政府也组织大型活动,简直是全城总动员,到处洋溢着欢声笑语。

闽南博饼风俗,讲究的就是一个开心,博一个好彩头,很多人相信,博中状元的人,一年运气总是会特别好。许多外乡人也包括游客来厦门,都会被这种带有浓厚节日色彩的风俗所吸引,并乐于参与其中。

关于博饼的起源
一个通俗的说法:中秋博饼,起源于福建泉州府同安县(今福建厦门地区),由郑成功发明,是闽南地区特有的由饼文化外延的一种传统民俗活动。据说明末清初,郑成功收复台湾后,许多从大陆去台湾的官兵,“每逢佳节倍思亲”,特别是中秋佳节,思乡之情更是不可阻挡,军营中士气低落。郑成功为了冲淡官兵们的乡愁,特请一位部将(相传是洪旭),巧妙研究设计出中秋玩会饼的游戏,以宽释士兵愁绪,激励鼓舞士气。后来,这一习俗在闽南一带延袭至今,更是成为厦门人中秋聚会的保留节目。

博饼,作为厦门独具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之一,2008年还入选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(第二批)。不过,博饼究竟是如何起源的,确切的时间是什么时候,一直存在争议;甚至有人考究,所谓博饼起源于郑成功,可能是个“美丽的误会”。

支持博饼和郑成功的传说可能是“误会”的看法,主要在于至今发现的有关郑成功的史料中,从未有过这样的记载。有人如此质疑:一是郑成功东征收复台湾,包括此前北伐南京抗清战争中,军粮紧缺一直是其最大的忧患之一,哪有多余的粮食来做供娱乐博饼的“会饼”?二是打仗时,又哪有心情在军营中玩博饼的游戏?

另外,在台湾有一个共识:郑成功收复台湾后,才把中秋博饼习俗带到台湾。如今,台湾特别流行金门地区的掷骰博饼风俗。有人考究,最早套用科举功名的博弈游戏,是南宋时期流行于江南地区的“状元局”,到了明代,民间又把一些文人雅士玩的“状元局”发展成普通平民百姓玩的“状元筹”,也就有了像厦门博饼那样的掷骰子博弈游戏。

郑成功是人不是神,他与属下的官兵一样,也有父母、兄弟、姐妹和亲朋好友,也会在中秋这个团圆日子,想着与亲人相聚呀!利用将士们求吉避害心理,把江浙一带的“状元筹”游戏带入军营,并演化成“博饼”活动,道理上也完全是说得通的。事实上,这也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,是一种文化的传承。


全球超过80000家酒店,Apple101助您轻松订房,出行无忧,绝对优惠价。入住期间付款,多数客房可免费取消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