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桑“50公里的专访”
旅游是工作 旅行是生活

独家报导:潘有文
独家摄影:覃福荣/apple101提供图片

大马旅游业殿堂级领军人物,人称李桑的李益辉,在柔佛永平热带阳光下的童年充满了冒险的气息。

他少年时便组织同学们的旅行,那时的他,或许还未意识到,这颗热爱探索的心,将引领他走上了一条不平凡的旅途。

对他而言,旅行是一种生活方式,是一种对世界的好奇与热情。从少年时代的自助旅行,到后来创立蘋果旅遊集团,他始终保持着对旅行的赤子之心。

“不管是走路或使用任交通工具,只要一出门离开家50公里就叫旅行。”这是李桑对旅行简洁有力的定义。

小时候,他的家在柔佛州永平,直到18岁才真正离开家乡。他的第一次真正旅行是透过搭顺风车,从柔佛一路辗转到泰国合艾,这样的旅程使他开始对“自助旅行”充满兴趣。从另一个角度来看,李桑俨然是大马自助游的先驱之一。

日本的文化、哲学,尤其是“侘寂”(缺陷美,wabi-sabi)的概念深深打动了李桑。

李桑认为他现在不是放下旅行,而是放下旅游行业。但旅行是不停的,他会一直不停的旅行。

自助游先驱
“以前很安全,路边搭顺风车,就可柔佛永平搭到泰国合艾,或者从东海岸进 入也拉(Yala)、进入合艾。”

他于15岁那年早早涉足组织旅行领域。 身为童子军领导者的他自然而然被选为学校旅行的负责人,协助组织如毕业旅行等校外活动。

也许这也这为他日或后创立蘋果旅遊集团打下基础。
15岁开始做配套 创立蘋果奠基础
“校车司机有一套自己的配套,我记得我们来吉隆坡旅行时,我们住在半山芭4人一个房间。槟城的配套、柔佛新山也经常去新加坡,所以我就做这种配套,15到18岁时我已经做这一块。

吉隆坡的生活充满机会,但也充满挑战。在他尝试进入警察队伍不果后,逐渐意识到旅行和组织活动,或许才是真正方向。

他于18岁以后来到吉隆坡时就参加后备军人,当时的他一心一意想投身制服团体当警长。然而,由于1985年经济萧条,警察训练延迟了两三年而使他错过了时机。

身在吉隆坡的他,在没有手机的时代,透过朋友联谊迅速认识新朋友,并成立一个类似现今的社媒群组,称为 “step point”的联谊方式和组织。

李桑(右2)早早涉足组织旅行领域,身为童子军领导者的他,自然而然被选为学校旅行负责人,协助组织如毕业旅行等校外活动。

李桑(右)早年当导游带老外入境旅游,从南马、中马、北马,再到东海岸,因此非常熟悉这片土地。


热浪岛搭帐篷 那年充满冒险
那时的旅行充满冒险和生机,与今时今日酒店打卡式的旅游完全不同。

“当年我们可动用四、五辆至8辆校车去热浪岛游玩。当时去热浪岛是要搭帐棚,没有酒店,搭乘渔船过去后,在那里玩游戏,不像现在只是简单的旅游。

除此之外,他们甚至在中秋节期间组织了大型联谊活动,透过游戏和互动, 最终建立了一个庞大的社交网络。

这些早期的经验,不仅培养了他的组织能力,也让他意识到创新和团队精神在旅游产业中的重要性,亦让他意识到旅游不仅是个人的体验,更是社会关系 的一部分。

“这就带动我的国内和国外,如泰国的旅游,一直发展下去。后来就成立了自己的小客货车,再考导游带台湾团、 带老外。我正式当导游时是带老外,当‘诚信旅游’的drive guide, 载老外入境旅游,从柔佛、新加坡一路上到关 丹、登嘉楼、吉兰丹,再转一个圈去槟城、金马仑、吉隆坡、马六甲。所以, 我对这块土地是很熟悉的。”

李桑:不管是走路或试用任何交通工具,只要一出门离开家50公里就叫旅行。

真正改变李桑职业生涯的是他第一次去日本的经历,日本让他开启一个全新的世界。


47年经理堪称一代宗師
李桑于1986年左右来到吉隆坡,并在那几年间做了许多事情。他觉得当时的他还未有创新的点子,但他坦言所做的事情,可能还是会被觉得颇具创新。

“那时候我最远是到过新加坡、泰国,还没有去到其他国家,我的出国史还没开始。但当我去了日本,一切改变了。所以我的转捩点是日本。”

他经常向人提及在这个行业已47年, 并称自身是旅行职人。他由当年至今,选择放下这份事业时,没有换过任何一个行业。他觉得如果说他是旅游业一代宗师,基本上业内都认可这一点。

“我认为我现在不是放下旅行,而是放下旅游行业。但是旅行是不停的,我会一直不停的旅行。我接下来人生后半场的旅行是与志同道合的人一起。旅游是工作,旅行是生活”

俯瞰李桑的旅行时间线,仿佛就是一部充满传奇色彩的旅行史,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对旅行的热爱,对生活的热情。

转折点与侘寂哲学 日本开启全新世界
真正改变李桑职业生涯的是他第一次去日本的经历。可以说,日本让他开启了一个全新的世界。日本的文化、哲学,尤其是“侘寂”(wabi-sabi)的概念深深打动了他。

侘寂强调一种对不完美(缺陷美)的欣赏,这与他之前追求完美的思考方式完全不同。在日本,他学会如何接受缺陷,并在这些缺陷中发现美。

“缺陷美是日本的一个哲学和美学。在日本生活过的人,就会明白日本人不是完美主义者。在京都那条街看他们卖的陶瓷,破破烂烂有破裂的也摆在店里卖。

就他的观察,可以发现日本的公园、亭院设计中的石头石子,若在中国或西方,一定是铺到“美美 的”。但在日本只是放石头、石子、踩下走还有声音。

“日本人也不会做直线的,而做弯的,那是缺陷美,因为从缺陷中才可以领悟到,很多东西是要fine tune(微调)自己的。”

这种哲学也反映在李桑的工作中,他开始意识到,不完美的旅行体验, 反而可能更具魅力。例如,有时候无法完全掌控旅程中的一切,而路上的曲折和意外或许才是旅行的精髓。

这种“侘寂”的思维使 李桑在旅游事业上更有耐心,也更愿意接受新的挑战。它不仅改变了他对行的看法,也影响了他对 生活和工作的态度。

“我觉得是日本人才有这样的思维,不能说是近期或古代日本人,因为日本人一直是在潜移默化、一直在改变的民族。只是可能最近50年或一百年已经定型了,这个就是日本文化。但过去是受到中国的薰陶,又有老外的教育,所以它东西合并, wabi-sabi(侘寂)这个字眼至少也有千多年了。

旅行职人李桑认为旅游是工作,旅行是生活。


这行业叫缺陷美

当面对客人的投诉时,李桑为,旅游业从业者需要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,理解客人可能因与期待不符而产生不满,而非仅仅将其视为无理取闹。

李桑借用了日本社交文化中 的“建筑”(tatemae)和“本音”(honne)说明旅游业中假面具的必要性。

建前,意为一个人在公众场合的行为与意见:而本音的意思是一个人的真实想法和望。

他指出,旅游业中的从业者往往需要在表面上展现友善、专业的一面,而内心却可能对一些情况不满。然而,这种“缺陷美”是不可避免的职场现实。

“如果年轻人认为自己是solo player,就是平常都很自我的、个人主义的,就不适合做这个。因为这有点像是带著假面具,好像四川变脸。日本人看到人说hai, suminasen, arigatou, 但他的本音是会跟自己说:我为什么要这样做?而且这个人不值得我这么做、讨厌、麻烦死了, 突然间又会要回去建前。所以,做我们这个行业,这也叫缺陷美。”

然而,强调在人面前做的一套未必是自己,但在这行业至少有一样东西一定要做得到,就是——同理心。

回顾这些年来,我国的旅游业发生巨大变化,从早期以国内旅游为主,到现在的全球化 旅游市场,大马的旅游产业不断调整与适应。然而,李桑认为,我国的旅游业依然面临许多问题,尤其是在协调和管理方面。

就李桑的观察,我国的旅游业存在著一个很大的问题,就是宏观与微观之间的协调性不足。

例如,各州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旅游项目,但不同部门之间的协调不够。农业部和旅游部之间的合作往往不够顺畅,导致许多潜在的休闲农业计划没有充分的开发和推广。

李桑走一趟山打根的Kinabatangan河域后,探索婆罗洲境内热带雨林魅力。


大马旅游业变化 老问题协调管理

“马来西亚的旅游业比较Macro,就是部门之间不协 调,每个州包括农业、旅游、生态旅游、永续旅游的板块,我们很多。我们有农民、很好的榴槤芭、树 胶芭、水果芭。我觉得马来西亚还是农业国家之一,有很多这种东西。但是,在我们的macro上,农业部、旅游部、什么部都好,不协调。

换言之,即是没有一个机制。他以中国为例,中国最近把旅游与文化结合在一起称为文旅,以文带头。

滚滚黄河奔流至此,李桑摄于“壶口瀑布”。

印度洋上的塞舌尔岛,有独一无二的“屁股形状海底椰”!

做好文化旅遊
“以前两者是分开的,就出问题。因为当要把文化弄到如何时,但旅游不要参与。反之,旅游 想要做,文化不要参与。如今变成文旅,以文化 带头,把文化做好了,再把旅游业带进来。

因此,文、旅一体化后,当拨款后要做好某个 项目就可进行,文化方面完成后,旅游的部份就 可随著加入来,才能够无缝配合。“所以,当macro(宏观)和micro(微观)不能配合就找不到生路。

在他看来,大马旅游业要持续发展,必须在政策和执行层面上进行更紧密的协调,特别是在全球化竞争激烈的今天,不能只依赖传统的宣传口号,而是要全面提升基础设施、服务品质等方面。

“作为需求供给(demand supply) 或经济来说,macromicro是很正常的,要回答的问题是,要如何维持游业的品质比较重要。”

年轻人进这行 先问自己适合吗?
有志进入旅业领域的年轻人,李桑点出了这个行业的现实挑战,并强调进入旅游业并不适合每个人。

“你适合做这行吗? 李 桑坦言,许多年轻人对旅游业抱有浪漫化的幻想,往往 是“蒙查查”(迷糊)地进 入,却没有意识到旅游业实 际上是一个“战场”。

当领队或导游带著一群人出去旅行时,其角色不仅是引领者,还要兼顾领袖、保母,甚至是危机管理者。

他指出,这份工作需要強大的领袖风范和能够一呼百应的能力,否则无法驾驭各式各样的客人。

这份职业需要具备高度的同理心。无论是第一次带团还是已经有数十次经验,对于旅客来说,他们的每一次旅行都是新的体验,花费巨资参加的旅行团每一分钟都应该值得。

他举例说,有时候领队会对需要特别照顾的客人,如坐轮椅的游客感到不耐烦,但这些情绪需要透过同理心来化解,这也是年轻业者在旅游业中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。

“如果公司(旅行社)已接收他,接下来的工作是你的了。你要不要很同理呢?他今天坐轮椅也要出来玩,也是很难过的,也是觉得给很多人麻烦。”

他指新人可以尝试,但到了某个情况需要反问自身要继续与否,“所以我每次问他们:你可以继续吗?”

即是说,年轻人进入旅游这个行业并不能只是因为它看起来好玩,而是能否承担其中的责任与挑战。

李桑坦言,许多年轻人对旅游业抱有浪漫化的幻想,没有意识到旅游业实际上是一个“战场”。


利 桑又见面了 姚泰利
“你看起来有点疲惫,但精神气还不错。”

“是吗?我刚刚从中国回来,下来又要再去一趟,我这个退休人士现在穷到只剩下时间。”

开头是我的第一句话,接著是李桑的回答。然后他徐徐坐下,对著有文,福荣和我,展露他招牌式笑颜。

我曾经跟随李桑和蔡澜的“李所当澜”团,那时是台湾行,全程我深切感受到蔡澜对吃喝玩乐的偏执,以及李桑对旅行品质的要求。

一晃几年过去,这次是 “利”桑再坐下来交谈,全场访问我主要聆听,然后适量式插嘴,但我要说,比起 那一次的台湾行,李桑变很多,尤其是“放下”。

李桑前面有说:“旅游是工作,旅行是生活。”,现在的李桑,已经不是那个冲锋陷阵,分秒必争的带团领袖,而是一个一边旅行一边品味生活、 渗透花草、沐浴露珠、咀嚼景色、涉猎风俗的行者!

这号行者不急不徐,想停就停,说走就走,以前,行者“母鸡带小鸡”,现在的行者,既是带路的母鸡,也是单纯地想要再好好结识这个世界的小鸡。

有些人天生已经注定吃那一行饭,李桑就是一个实例:前一子他出版一本英文版自传,说中文版已经“在路上”,我个人倒是期许他中文版的自传里,加多一个元素:给陈绮贞的代表作“旅行的意义”,填上新的歌词。

属于李桑的掏心歌词。

李桑(右)接受《中国报》专访时,侃侃而谈其游行理念和旅游生涯;左起《中国报》高级专题记者潘有文和执行编辑姚泰利。


刊登于2024年10月26日《中国报》旅途奇趣


全球超过80000家酒店,Apple101助您轻松订房,出行无忧,绝对优惠价。入住期间付款,多数客房可免费取消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