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个慈济人都是法的传承者,慈济没有指定接班人,这如同80岁的佛陀在入灭前,回应弟子阿难有关僧团接班人的疑虑时的答案是一样的;佛陀对弟子们的传法是公平且无私的,而他也没有指定任何接班人,唯有佛法才是真正的皈依处。
何日生:慈济无指定接班人.慈济人皆法的传承者
报导:廖德来
(雪兰莪.八打灵再也16日讯)每个慈济人都是法的传承者,慈济没有指定接班人,这如同80岁的佛陀在入灭前,回应弟子阿难有关僧团接班人的疑虑时的答案是一样的;佛陀对弟子们的传法是公平且无私的,而他也没有指定任何接班人,唯有佛法才是真正的皈依处。
慈济慈善基金会发言人何日生于昨晚在“慈一心,济一堂”媒体晚宴上表示,有鉴于慈济目前在90个国家的发展结果,预测未来50至100年,慈济会吸收西方人文理性和法治精神,继续对当代文明有新的启发和贡献。
“随着慈济组织人员日益庞大,需要建立管理制度,但过度制度化将使人情淡薄,过度人情化又有弊处,而这是整个华人社会所面对的问题,慈济作为这个领域的领先和推动者之一,尚在努力在两者中取得中道。”
他在《共善之力:华人新文化与当代人类文明》简述中国宗教史,并简述三次佛教和中华文化融合的契机和时期,第一个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儒道融合,第二个是宋朝时期的儒释道融合,第三个则是近代人生佛教和西方哲学的融合。
出席者有慈济马来西亚雪隆分会执行长简慈露、副执行长苏祈逢,苹果旅游集团董事经理拿督斯里李益辉、星洲日报副执行总编辑郑丁贤,网络内容执行编辑郑钦亮,中国报副总编辑林明标、副刊主任蔡盈芬、南洋商报执行总编辑黄兆平,《旅游玩家》创办人张荣钦、慈济人文发展室主任张传溢、慈济志工魏碧华及李权英等人。
情势不好时刻勿绝望
媒体应重振旗鼓树典范
纸业与电子媒体的竞争,以及人工智能机器25秒撰写九寨沟地震新闻,引起媒体业者的议论;对何日生而言,此时虽是最坏的时候,却是媒体重振旗鼓的时刻;媒体该趁此树立典范,让新闻回归公众,让新闻议题成为公众所需,并和公众携手建构更好的社会。
他于昨日与马来西亚慈济志工一行人,到访星洲总社时获总编辑郭清江接待。他在接受访问时说,在情势不好的时刻,政经文教方面依然需要媒体平台来交换资讯,建构社会共同理想,所以媒体不该感到绝望,理应趁此树立典范。
在媒体有15年经验的他说,在20世纪初,记者就像科学家般报道不可动摇的真实,科学精神使记者变得中立,进而变成冷漠,以致写出生冷的事实,而这与机器人无异,因此记者理应以同理心来了解、分析和解决问题,然后进行社会建构、批评与建言,以及从负面新闻中找出正面的观点。
科技与新闻专业不可偏废
“我认为,现在记者面临科技挑战而产生的恐慌,原因在于长期冷漠地报道事实所致,理应把同理心和情感找回来。”
对于现今高科技的发展,他认同媒体科技与新闻专业不可偏废。
“有些程式运用能协助归纳事实,但其结果有赖记者的智慧判断,两者都需提升,如知识提升为智慧,技术提升为艺术,职业提升为生命传播,并为自己的报道结果负责。”
他觉得大众媒体理应以大众为轴心,探讨大众关心的共同议题,不需做分众和自媒体的内容,因为投入的资源多,得到的回报又比后者少,因此大众媒体不需把自己的格局缩小。再者,大众媒体以内容为导向,理应善用影视、社交媒体等平台来接触不同层次的读者,传达消息。
对于慈济中小学的教育,他认为,资本主义的社会培养了许多以自我为中心的人,而慈济教育正把他们的自我过度到利他,并把优质的中华文化给予传承,所以马来西亚有慈济教育是一种福气。
他将在来临9月出版《建构式新闻》和其北京大学哲学博士论文《利他到觉悟》两本书籍,前者为谈论新闻的建构方式,后者为谈述证严上人的利他思想研究。
出席者有蘋果旅遊集团董事经理拿督斯里李益辉、慈济人文发展室主任张传溢、慈济志工王建德、魏碧华及李权英。
全球超过80000家酒店,Apple101助您轻松订房,出行无忧,绝对优惠价。入住期间付款,多数客房可免费取消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