乱世时被迫远离故乡的波兰音乐家,尽管音乐举世闻名,始终心系祖国。他病逝时葬在异乡巴黎,一颗心脏却被掏出来,依照他的遗愿送回华沙。
2011年夏末,对古典乐一窍不通的我,疯狂地在这座城市,寻找一颗心。
文/摄影_郑琪艺 Text/Photo_Teh Chree Yee
乱世时被迫远离故乡的波兰音乐家,尽管音乐举世闻名,始终心系祖国。他病逝时葬在异乡巴黎,一颗心脏却被掏出来,依照他的遗愿送回华沙。
2011年夏末,对古典乐一窍不通的我,疯狂地在这座城市,寻找一颗心。
波兰的伤痛
对波兰最早的印象,大多来自电影。奇怪的是,电影说的明明是犹太和纳粹的故事,却让我留下了波兰的印象。
因为地理位置,波兰一直沦为战争场地。我常常想,这样一个小国能承载多少伤痛?今日幸存的波兰是什么模样?人们是痛苦地活在过去,还是快步地向前走?因战争轰炸而一再更改的地图已经确定下来了吗?
于是,我去了《辛德勒名单》的克拉科夫(Krakow),《朗读者》的奥斯威辛(Auschwitz),《钢琴家》的华沙(Warszawa),甚至不在电影里的格但斯克(Gdansk)和卢布林(Lublin)。
这座城,藏有一颗心
来到华沙已是旅程尾声,有关这座城市的听闻太多,感觉既熟悉又陌生。
最好奇的是一颗爱国的心。
肖邦是发扬波兰民族乐最重要的钢琴诗人。然而让波兰人深感骄傲的,不是他的钢琴曲有多么举世闻名,而是因战事被迫远离故乡的他,始终心系祖国。他离乡时带着故乡的一抔泥土,在国外常为同胞义演,创作谱满是对故乡的思念。
德国乐评家舒曼曾说,肖邦的音乐像藏在花丛中的一尊大炮,不断向全世界宣告:“波兰不会灭亡”。
肖邦则称自己为“远离母亲的波兰孤儿”,临终前仍因无法回乡而耿耿于怀。他病逝时年仅39岁,遗体葬在巴黎,朋友把波兰泥土撒在墓上,让他安眠于故乡土地。一颗心脏被掏出来,依照他的遗愿送回华沙。
对古典乐一窍不通的我,来到这座城市,第一件事是在这座城市寻找那颗心。
那颗心,被埋在圣十字教堂(Holy Cross Church)的壁柱里。教堂简单庄严,铺着黑白相间的地砖,白色的墙上有肖邦的雕像,柱子上写着圣经的句子:“你的心在哪,你的财宝也就在那”。
那面墙,夜深人静的时候,可否听见心跳声?
是什么让肖邦对华沙念念不忘?
念旧的城
在我看来,曾遭到严重破坏的华沙,是一个感情丰富的城。
二战结束后,华沙烧成一片瓦砾,有了第二次重建的机会。但是,他们舍弃新颖的城市概念,尊重全城居民意愿,将华沙依照旧观重建。原来,一群学者在战前偷偷组织了志愿队,细心把城市蓝图手绘下来备用。
这点信念想必感动了世界,一向不把重建视为文化遗产的UNESCO,在1980年破例把华沙列入名录。许多国家以卫生、安全与城市规划为前提,决定拆老巷建新城。但是,华沙告诉我们,建立美好的家居除了一味拆撤,还是可以在趋新和念旧之间,找到平衡点。
露天博物馆
走在华沙,像走在一所露天博物馆,纪念雕像林立在各个角落。与其他城市不同的是,纪念雕像前的花永远新鲜,献花的人从不间断。
对于不愉快的过去,人们没有逃避,似乎明白和平安乐的今天是历史上每个人的努力,牺牲性命,坚持不放弃的成果。他们比其它国家更积极地生活,往前走的同时也不停地给过去致敬。
我喜欢穿梭在华沙城的雕像群里,抬头细看它们的表情。维护妇女小孩的卫兵、沧桑但坚毅的手、小孩天真的笑容和智者思考的脸。或刚毅或柔情,或高耸入云或小如饰品,它们都有一种保家卫国的精神。
它们让我觉得,幸存的波兰,是开朗的、具有生命力、念旧又坚毅。
阳刚的华沙,浪漫的人鱼
华沙老城竖立着红色尖顶的建筑群,外面围绕着13世纪的红砖内墙和14世纪的外墙。在密布的乌云下,壮烈地说着陈旧的故事。
老城里有座人鱼像。有别于典型的人鱼长发披肩唱着忧伤的歌曲,华沙的人鱼长发盘起,手举利剑和盾,象征人们追求的勇敢、自由、和平。
据说,Wars渔夫在河岸救了Zawa人鱼,人鱼爱上这座小镇而留下来报恩。有人鱼守卫的小镇渐渐兴盛,人口聚集成繁华都市,故以两人为名。也有人说,那只人鱼是雕刻家纪念为国捐躯的好朋友而塑造的。
阳刚的人鱼像,流传着美丽传说。
这种极端差异的感觉,在华沙处处可见,也形成微妙的风格。
你不能不知:
华沙是波兰的首都,也是最大的城市,它位于维斯拉河两岸。
旅游季节:
华沙气候属于大陆潮湿气候,年平均温度为摄氏17度。1月的气温最低,达至摄氏零下5度;7月份为最高温,高达摄氏30度,也是当地降雨量最多的月份。
货币:兹罗提PLN
电压:230V,50HZ,欧洲标准双孔插座
肖邦生前经常光顾的餐厅地址: Restaurant Honoratka, Miodowa 14, Warszawa, Poland.
图文提供:《旅游玩家》
全球超过80000家酒店,Apple101助您轻松订房,出行无忧,绝对优惠价。入住期间付款,多数客房可免费取消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