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桑:小小厕所 文明进程的缩影

在中国,有些人不愿回乡过节的原因之一,竟是难以接受农村家乡的土坑沟渠式厕所。而所谓“厕所”,不过是挖个坑、掘条渠,再简单用铁皮遮盖。这样的设施不符合基本卫生条件,更谈不上舒适,可它却承载了许多人的儿时回忆。

现今的中国厕所:上个厕所也能顺便秒速检测尿液,由此而见革命结合了时代,智能+营销=无限市场!
重点还是,无论多先进,使用者的素质与文明还是至关重要的主因。

曾几何时,尴尬记忆历历在目,旅游中国的一大“特色”,莫过于亲眼“见证”女团友们愁眉苦脸地冲进茅厕,屏住呼吸、双眼紧闭……据说还要离地三尺,匆匆解决后,再仓皇逃出!围守在外头的女生们则急切打听:“怎么样?还能接受吗?”答案是肯定的,无奈之下,接下来想要如厕的女生只得涂抹风油精、喷香水,然后犹如壮士断腕般踏入“战场”。嘿,更令人难忘的,还是大家选择集体撑伞“野放”的情景吧?你还记得吗?

如今,尽管在一些偏远地区,比如国道G318沿线、西藏、新疆或云南部分郊区,仍能见到无法落脚的“卫生间”,但这种“原始体验”正逐渐消失,也成为稀有的“古早味”。

过去的农村,在建设排泄系统上缺乏技术和资金,这不仅是个生活难题,更涉及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的国家能力。当时,中国14亿人口的半数以上都居住在农村,资源匮乏使厕所问题长期无法得到改善。然而,随着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推进,城镇和乡村逐步迈向现代化。从修路开始,再到改善如厕条件,城乡之间的文化鸿沟也逐渐弥合。

改变卫生思维

如今,“向前一小步,文明一大步”这句标语在男厕随处可见。中国的厕所革命已成为各级干部的考核指标,干净整洁的五星免费公共卫生间遍布各大景区、街区,硬件上的文明已然普及。然而,仍有一些人习惯不关门、不冲水,地面湿漉漉,坑旁尿渍斑斑,尿骚味刺鼻久久不散。这到底是个人习惯问题,还是文化文明的覆盖未到位?有人调侃,其实是中国饮食中浓郁辛辣的气味所致啦,你怎么看?

事实上,厕所革命不仅需要在生活方式上做出转变,更是现代卫生理念、国家治理能力集体提升的体现。然而,若对这一进步有认知差异,往往就成为社会矛盾的焦点。有些人可能没有意识到,厕所文明承载着更深层次的文化意义。

作为文明古国,中国的厕所问题长期以来被外界批评,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西方对中国“落后”的刻板印象。从早期外国人对中国旱厕的讽刺,到中国游客赴日抢购马桶盖,这一切都折射出“国家形象”与“厕所形象”间的关联。

当然,中国厕所不必与日本厕所一较高下,但值得注意的是,非洲部分国家,尤其是东非的重点旅游国家,其公共厕所的卫生与整洁状况甚至超越中国。这又该如何解释?文明进步不仅在于技术水平,更在于观念的转变与行为的养成。

厕所虽小,却是文明的镜子。真正的厕所革命,不仅在硬件,更在于人们对公共卫生与社会责任的意识提升。


刊登于2024年12月24日《中国报》 ‧ 【游然而生】专栏第四篇


全球超过80000家酒店,Apple101助您轻松订房,出行无忧,绝对优惠价。入住期间付款,多数客房可免费取消!


李桑 作者

在旅游业纵横驰骋1万1000多个日子, 探秘南北极境, 足印遍布141个国家与特区(或自治区)! 由衷信仰,“出走”; 身体力行,“走出”。